用氮气吹一下闸板就可以(面向冷却部一面)。或者用钩子挑起一团玻璃液将闸板擦一下就可以,2--3个小时就恢复正常,锡石消失。要是治本,目前国际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流道)先用铲子把脏东西铲下来,再用氮气吹扫,主要吹扫有缝隙的地方。
流道锡石是锡槽内的气氛从闸板缝隙处泄漏在闸板后面(面向冷却部)冷凝后形成,越靠近闸板里面流道锡石产生的越少
在流道附近,熔窑工作部气体在压力作用下会透过闸板缝进入流道和闸板附近,并与从锡槽溢出的保护气体中的SnO作用生成锡石。这些锡石多沉积在流道侧壁内和闸板附近,锡石会落到玻璃液中,在玻璃板的边部形成缺陷。
某公司浮法生产线板面上出现大量的锡石结石。此后一星期内,锡石一直不断地出现在玻璃板的南北两个边部,虽然锡石单个的尺寸不大(0.2~0.5mm),但因其数量多(2000~3000个/小时),也影响玻璃选片的成品率,开始的6天都用扩大玻璃原板宽度的方法避开锡石的影响。
第7天17:05~17:20提高锡槽出口挡帘高度,降低锡槽压力:
锡槽前段压力由31Pa降为23Pa
锡槽中段压力由21Pa降为12Pa
锡槽后段压力由20Pa降为12Pa
效果是锡石逐步减少,在第8天上午“锡石”已基本消失。
之后用气氛导流,向锡槽外排放保护气,“锡石”再也不是问题.
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
1、因为锡石产生的部位是在闸板朝向熔窑冷却部的那边,能不能通过利用冷却部的窑压来减少SnO的沉积.
2、使用锡槽高温区导流孔,尽量把已污染的保气在此处排掉.
3、增加小罩的保气量,不允许锡槽内已污染的保气进入小罩.
4、密封闸板前、后,(我不同意密封好就产生锡石的看法)
5、降低槽压的方法不可取,效果是暂时的,要合理的调整槽压,组织好槽内保气的流向.
锡石产生原因主要是流道调节闸板和小罩之间密封不严造成:锡槽内含有氧化亚锡的气体在流道调节闸板和小罩之间的缝隙逸出时,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反应形成二氧化锡,逐渐在调节闸板四周沉积结晶,形成锡石.积攒到一定程度在锡槽压力发生波动,或者流道调节闸板小幅度动作时,掉落在玻璃表面就形成锡石缺陷.如在流道调节闸板前掉落,锡石缺陷在玻璃内部,如在流道调节闸板后掉落,则在玻璃板上.
解决办法:a采用液氮或压缩空气短时快速吹扫闸板周围;b调整唇砖上方的盖板砖使之与调节闸板靠紧不漏火,密封调节闸板与流槽侧墙之间的缝隙不漏火;c在小罩中通入预热的纯氮保护气体,使小罩内压力大于槽压,阻止受污染的保护气体进入小罩;d打开高温区导流管;e加强锡槽密封,提高保护气体纯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