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今全球用户量第一的操作系统,Android系统以其运行流畅、操作方便、APP丰富的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更以其独特的软/硬件开放平台体系、为触控设备全方位量身设计的整体架构,以及相对更低的开发成本,让很多超大屏(屏幕尺寸在20英寸以上)触控一体机商家成为继智能移动设备之后Android系统的又一大铁杆拥趸群。
自2008年Android 1.0首次发布以来,到现在4.0系列版本,极高的开放性一直被广大软/硬件开发者所津津乐道。而开源在带来Android App和硬件市场极度繁荣的同时,一些烦恼也随之出现,市场上流通的经过第三方二次或多次开发的Android版本十分繁杂,分布安装在全球各地大大小小、千差万别的中控主机、一体机中,虽都属同源却又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作为用户使用上感觉差别不大,却给更多的扩展应用开发者带来了挑战:经常花费大量精力开发出的软、硬件应用产品仅仅只兼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Android版本;想大范围推广往往寸步难行;与Windows系统下一款产品全球横行的高效形成鲜明反差,使得一些实力欠佳的扩展软、硬件应用开发商视Android系统为鸡肋,在与之相关产品的开发上完全依市场反应时断时续,充满不确定因素。
推广的相对低效并不能改变Android系统在其他方面的强大优势,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成为触控行业大趋势的背景下,兼容性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以泛普纳米为例,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经验积累,自主专利产品ProTouch纳米触控膜已能够完美兼容Google官方通用的Android 3.0以上版本,另外重点打造的一体化产品UCN Pad也配置有经过自主改良,为纳米触控膜量身定制的Android系统,让用户可以更深刻、更便利获得Android系统下纳米触控的美好体验,而泛普纳米自身也在众多版本的Android系统适配试验与开发过程中收获了大量而宝贵的技术经验,在与客户DIY的非标Android系统兼容上也能够从容应对。
Android系统是基于Linux开放性内核的操作系统,从下至上包括4个层次。第一层是Linux内核层,包括Linux操作系统及驱动;第二层是硬件抽象层和核心的扩展类库;第三层是应用程序框架层;第四层是应用层。其中第一层由c语言实现,第二层由c和c++实现,第三、四层主要由Java代码实现。从Linux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第一、二层次之问是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的分界线,第一层运行于内核空间,第二、三、四层运行于用户空间。第二、三层之间,是本地代码层和Java代码层的接口。第三、四层是系统API接口。
常规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的第三方应用和硬件驱动程序,都是与第三、四层API接口对接,以JAVA语言编写,而最新版的ProTouch纳米触控膜驱动程序直接介入Android系统的第二层硬件抽象层,完全脱离JAVA层,这一改进十分高效地提高了ProTouch DSP(泛普纳米开发的一种可以将驱动程序硬件化的数字处理器,使纳米触控膜可在完成首次安装后的使用中免驱运行)的运算效率,在保障运行整体稳定性的同时,得到流畅、精准的触控效果。
在触控设备的适配上,泛普纳米UCN Pad Android版上对此作了全面优化,能够完美支持UCN Pad 20点触控,除了ARM平台嵌入式系统,还可以兼容x86架构下的Android系统,充分填补了ARM平台硬件性能不足的缺点。
目前,开源、高性价比的Android系统已经随处可见,让更多、更广大的用户能够十分方便地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体验,这背后无不凝聚着大量应用产品开发者付出的辛苦和智慧,虽挑战重重而迎击不懈,共同触摸更美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