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元器件的线路缩小,耐压降低,线路面积减小,使得器件耐静电冲击能力减弱,静电电场和静电电流成为这些高密度元器件的致命杀手。 同时大量的塑料制品等高绝缘材料的普遍应用,导致产生静电的机会大增。 日常生活中如走动、空气流动、搬运等都能产生静电。 人们一般认为只有CMOS类的晶片才对静电敏感,理论上,集成度高的元器件电路对静电都很敏感。
1: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影响 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静电吸附灰尘,改变线路间的阻抗,影响产品的功能与寿命。
因电场或电流破坏元件的绝缘或导体,使元件不能工作(完全破坏)。
因瞬间的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导致元件受伤,虽然仍能工作,但寿命受损。
2:静电损伤的特点 静电造成的损伤主要表现以下5方面:
1:隐蔽性 人体不能间接感知静电,除非发生静电放电,但发生静电放电,人体也不一定有电击的感觉。 这是因为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为2~3kV。
2:潜伏性 有些电子元器件遭到静电损伤后性能没有明显下降,但屡次累加放电会给器件造成内伤而形成隐患,而且增加了器件对静电的敏感性。 已产生的问题并无任何方法可解决。
3:随机性 电子元件什么情况下会遭到静电破坏呢? 可以这么说,从一个元件生产后,一直到它损坏,以前所有的过程都遭到静电的威胁,而这些静电的产生也具有随机性。 由于静电的产生和放电都是瞬间发生的,很难预测和防护。
4:复杂性 静电放电损伤分析工作,因电子产品的精细、微小的结构特点而费时、费事、费钱,要求较复杂的技术往往需要使用扫描电镜等精密仪器,而且有些静电损伤现象也难以与其他原因造成的损伤加以区别,使人误把静电损伤失效当作其他失效,这是对静电放电损害未充分认识之前,常常归咎于早期失效或情况不明的失效,从而不自觉地掩盖了失效的真正原因。
5:严重性 ESD问题表面上看来只影响了制废品的用家,但理论上亦影响了各层次的制造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