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互联网将“死”,企业该如何活着? |
|
|
6月10日,联想在硅谷召开Tech World大会。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强调,此次Tech World大会上联想推出的各项创新来源于联想对未来IT的观察,安徽软件开发认为未来将是物联网的天下,而手机等智能设备将是物联网的基础,“设备是联想的命根,是业务的核心,联想很早之前就开始着手实施这一战略。”杨元庆称。
事实上,布局物联网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信息革命,已经是很多科技公司迫 不及待在做的事。关于互联网即将消失,物联网将无所不能的预言,早在2015年就已经出现。在去年1月份的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谷歌公司执行董事长埃里 克?施密特即毫不留情地给互联网“判了死刑”。在座谈会上他说,互联网即将消失,一个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有趣世界——物联网即将诞生。“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说,互联网将消失。”施密特最后说。
在《重新定义公司》一书中,施密特说,今天我们处于一个乐观却焦虑的时代,无数产业受到了科技的破坏性冲击。那么,当互联网科技红利将尽,物联网时代来临,企业和企业家个人该如何在分崩离析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呢?
接受还是被接受?
在施密特的描述中,未来将有数量巨大的IP地址、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以及虽感觉不到却可与之互动的东西,时时刻刻伴随你。“设想下你走入房间,房间会随之变化,有了你的允许,你将与房间里所有这些东西进行互动。”
面对物联网的汹汹大势,企业可以继续延续老路,仅仅把科技当成提高经营效率和扩大受益的工具,而不借助科技的力量脱胎换骨;也可以破釜沉舟,打破现状,找到策略,利用平台的优势持续打造优秀的产品。
但成熟的企业天性喜欢规避风险,就像躲瘟疫一样避之唯恐不及,结果却没那么美好。因为抓不住个人计算机这个发展趋势(不愿为了降成本而创新),2000年4月总市值1410亿美元的美国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完败于英特尔(Intel)和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组成的“Wintel”组合,市场份额不断下降,2009年,太阳公司以74亿美元的售价被甲骨文公司收购。同样,如何迎接物联网这个不确定的风险(也是机遇)的到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个问题。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也即物物相连的网络。在这个网络里面,所有的智能设备都能实现人机交互,进行协作。正因为如此,智能设备正在逐渐主导未来互联网,乃至物联网的发展。 |
|
|
|
相关技术论坛: |
|
相关技术论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