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风速传感器在-42度下的工作事例 |
|
|
2月2日清晨7时,记者从漠河出发,穿越林海雪原,艰苦跋涉6个小时。当越野车在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门口戛然停住的时候,记者手机上一条短信飘然而至:“到莫尔道嘎了吧?温度:-42℃,湿度:60%,风向:西南风,气压:937百帕。”
短信来自北京军区作战值班室气象水文中心总工程师李林堂。记者下车走进团部,迎面看到团作战值班室电子显示屏上,果真显示出和手机短信内容一样的气象信息。这显然是2011年底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北京军区一线边防团(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带来的惊喜。这个系统可以实现部队驻地风向、风速、气压、温湿度和降雨量的自动观测,以及气象资料的实时上传分发等,官兵亲切地称之为能观风测雨量雪的“气象烽火台”。
“这套系统的中心设备装置是自动气象站,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由气象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装置等组成,能实时采集常规气象资料,下一步经扩充后还可测量能见度等其他要素。”正在现场指导自动气象站软件升级的北京军区气象水文中心装备检修所工程师石森对记者介绍。
来到距离团部100米远的空地上,近距离打量正在工作的自动气象站,只见高高的气象风杆避雷针两侧,风速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正转得欢(见上图)。据了解,自动气象站自带太阳能发电和电能贮存系统,确保断电情况下能应急供电。自动气象站主要是实时观测各种气象数据,通过信号传输线传到气象台电脑数据库里,通过军事综合信息网接入作战值班室,同步实时显示气象数据。分散在八千里边防线的一线团(队)的自动气象站,可以随时和北京军区作战值班室保持联系,24小时不间断传输信号。
记者了解到,随着这些自动气象站投入使用,在内蒙古边防一线地面上布设起一个气象监测网,大大增强对边防一线天气,尤其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为天气预报、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人工影响天气等提供准确、及时的地面观测资料。更为重要的是,收集到的边防气象资料将充实整个作战信息数据库,为预设战场的筹划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保障,为巩固边防、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重要支撑。
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团长韩红卫对记者说,古往今来,气象影响战争胜负的例子不胜枚举。《孙子兵法》指出,作战必须考虑5个根本方面——道、天、地、将、法,其中的“天”就是指气象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动气象站就是八千里边防线上的“气象烽火台”。
|
|
|
|
相关技术论坛: |
|
相关技术论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