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内可穿戴产业链:传感器处上游核心位置 |
|
|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智能化”是未来市场一个重要趋势。可穿戴设备链条上附带的基础物质多种多样,上游端主要包括传感器、柔性屏、非晶态合金、处理器和存储器、电池和其他、FPC等硬件元素;中游则主要是触控模组、骨传导耳机、MEMW麦克风和受话器、语音交互技术、移动医疗组件、体感相关产品、腕带、头戴和机壳等软件系统开发;而下游则是成品厂商,如知名的谷歌眼镜、苹果iwatch、微软智能手表等。
可穿戴产业链:国内公司主要扎堆于上中游
1.在下游产品中,微软、谷歌和苹果几大巨头的成品已经占据眼球,各式各样,各有特色。但目前而言,国内主要的是来自上游和中游,地域上来看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上游端的MEMS传感器和传感配件、柔性概念元件、FPC和“电子皮肤”的柔性屏、非晶态合金、电池、处理器和储存器等,中游端的语音控制和交互技术、骨传导耳机、无线通信模块、移动医疗组件等。
2.在国内可穿戴设备上游端的一些上市公司中,主要生产包括生产MEMS传感器及其配件、柔性概念元件、非晶态合金、电池、处理器和储存器等产品。有的公司很早就开始研发MEMS产品,目前它们的MEMS麦克风产品主要以面向国际市场的外销为主,它们的主要客户甚至包括苹果公司。另外,也有些公司正在布局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等领域,未来有望切入大客户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以及智能电视相关模组的供应链。
界内有人认为,可穿戴设备的最大价值在于创造独立化的生态,构建全新的硬件入口。目前,国内的一些公司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上游,但它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无力整合产业链。因而,
经由第三方进行组装生产成品,其产品最终流向国际厂商。这也是可穿戴产业链的一个缩影——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
3.在中游上,如何实现本土化,与中文语音技术商的如何合作将是几大巨头穿戴设备在中国市场开拓的重要步骤。如国内就有一些涉足语音控制与交互技术,以及体感交互技术的上市公司。
其次是骨传导耳机,未来可穿戴设备产品的标配,主要组成部分是通信芯片、传感器和微型电机;三是无线通信模块,对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的要求,未来的局域网向蓝牙、wifi或者NFC等无线技术项链而成的个人局域网络的升级;四是移动医疗组件,包括计步器和掌上监护仪、GPS模块和运营服务,这也是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拓展,主要公司有九安医疗和宝莱特。
MEMS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
MEMS是微机电系统的英文缩写,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相应的处理电路等几部分,是在融合多种微细加工技术,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前沿学科。这些原本用于汽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传感系统将强势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例如,传感器专家网的单轴倾角传感器和双轴倾角传感器多是基于3D MEMS技术的产品。
据统计,目前国内可穿戴设备上游端的主要共有9家上市公司。而目前的智能手机功能丰富,但是屏幕较小,需要手持操作,约束了在驾车场合的使用,而可穿戴设备将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智能眼镜可以输出大画面,智能手表具有合适尺寸的输入触摸屏,且最为重要的区别是其可以通过人体自然获得信息,还有人体佩戴更为便捷。
因此,符合人体工学的触摸屏的柔性设计以及用于人体信息收集的传感器在产业链上显得尤其重要。对此,有专家分析,MEMS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是产业链上游技术的核心。因为作为智能化的“核心物质”,MEMS传感器附加值高,是人机互动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是可穿戴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最重要方向,也是信息化的硬件基础。
因此,在业界看来,MWMS创新应用将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源泉。并且未来传感器的研发方向主要是各类传感器功能性的全融合。据了解,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较,MEMS传感器体积重量微型化、成本低、功耗低、易于批量生产和实现智能化。
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MEMS传感器厂商独占44%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的MEMS传感器及其配件的厂商占上游公司的44.4%。有些公司不仅专研光学配件,还正在研发自己的可穿戴“视频眼镜”;有些公司则通过与国外公司合作,完善它们的新产品。此外,也有公司及时捕捉到了市场热点,正积极研发可穿戴应用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来源传感器专家网http://www.sensorexpert.com.cn/
|
|
|
|
相关技术论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