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Icu 与Ics 的概念 |
|
|
Icu (极限短路分断能力):为按规定的试验程序所规定的条件下(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按规定程序动作之后,不包括断路器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能力的分断能力。 Icu 的试验程序为otco 。经过程序试验,能完全分断,熄灭电弧,并无超出规定的损伤,被认为 Icu 试验通过。 Ics (运行短路分断能力):为按规定的试验程序所规定的条件下(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按规定程序动作之后,包括断路器继续承载其额定电流能力的分断能力。 Ics 比 Icu 的试验程序多了一次 co。 Ics 的合格标准,除与 Icu 相同外,还要验证温升、验证工频耐压、验证过载脱扣器性能, IEC 还规定要验证操作性能,用同样的工作电压、额定电流。其操作次数为电寿命的 5 %。 Ics 试验条件更严格。
o:分断操作; t :表示时间间隔,一般为 3min ; co :表示接通操作后紧接着分断操作.对 Icu 与 Ics 的认识: Icu 和 Ics 短路或实际考核的条件不同,后者比前者更严格、更困难,因此 IEC947-2 和 GB140482 确定 Icu 有四个或三个值,分别是 25 %、 50 %、巧%和 lono / olcu (对 A 类断路器即塑壳式);或 50 %、了 5 %、 100o / olcu (对 B 类断路器,即万能式或称框架式)。断路器的制造厂所确定的 Ics 值,凡符合上述标准规定的 Icu 百分值都是有效的、合格的产品。由于使用(适用)的情况不同, IEC92 《 船舶电气 》 建议:具有三段保护的框架式断路器,偏重于它的运行短路分断能力值,而大量使用于分支回路的塑壳断路器确保它有足够的极限短路能力值。我们对此的理解是:主干线切除故障电流后更换断路器要慎重,主干线停电要影响一大片用户,所以发生短路故障时要求两个 CO ,而且要求继续承载一段时间的额定电流,而在支路,经过极限短路电流的分断和再次的合、分闸之后,已完成其使命,无需再承载额定电流,可以更换新的(停电的影响较小)。但无论是框架式或塑壳式断路器,都必须具备 Icu 和 Ics 这两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只是 Ics 值在两类断路器上表现略有不同,塑壳式的最小允许 Ics 可以是 25 % Icu ,框架式最小允许 Ics 是 50 %的 Icu 的断路器是很少的。断路器应用的设计人员,按其所计算的线路预期短路电流选择断路器时,以断路器的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来衡量,由此判定某种断路器(此断路器的极限短路能力大于线路预期短路电流,而运行短路分断能力则低于计算电流)为不合格是一种误解。 |
|
|
|
评论仅代表评论人个人看法,不表明博客主人及中国工控网同意其观点或其描述 共1条评论 共1页 第1页
|
评论人署名:FUERMOSI11 |
|
评论时间:2015/2/4 9:45:00 |
我要发表评论 |
|
相关博客新闻: |
|
相关技术论坛: |
|
相关风采图片: |
|
相关技术论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