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造工控行业的“微软” |
|
|
■人物脸谱
陈米力,1978年出生于福州,毕业于福州大学计算机系。现任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专家组成员。
■创业语录:
别人做不到的,才是核心竞争力!
N本报记者 林海峰 见习记者 杨永敏
核心提示:福大自动化,年销售额超20亿元,全国软件业收入百强中排名第15位,我省排名第一,是国内自动化领域最大的系统集成与服务商之一。但是,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家公司还很神秘。
之所以神秘,是因为福大自动化很低调,包括创始人陈新楚董事长在内的团队,很少在媒体抛头露脸。公司总经理陈米力,这位31岁的小伙子,被称为公司的“研发一号人物”,在上大学时,就被陈新楚招至麾下,随他创业打拼了10年。正是他,推动福大自动化的多项重螺旋板换热器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和面世,助推了公司10年来的辉煌。
“我们是全国各大工业企业的‘综合医院’,培育了最好的‘医护人员’,整合了全球最好的‘药品’,为工业‘动手术’、‘治病’、‘保健’……”陈米力以此来形容他和公司所扮演的角色。
“伯乐”相中计算机天才
作为国内工控行业领军企业的总经理,陈米力一直不为外界所熟知,他似乎一直低调地躲在媒体视线之外。不过,对福州大学计算机系的很多老师来说,陈米力这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他“很活跃,很帅气,课堂外却执著开发软件”。
12月3日,记者来到了位于福州浦上工业园的陈米力的办公室,这个年销售额达20多亿元的总经理办公室里,除了电脑是新的,沙发、办公桌椅全是老旧的。“在福大自动化,真正值钱的永远都是团队和已装入电脑里的核心技术”,对于公司的核心技术,他侃侃而谈,但谈及个人,他突然间止住了话闸。
犹豫良久后,他才为记者讲述大学时代的“计算机往事”。1996年,陈米力考入福州大学,“每天睁开眼睛就开始编程,饿了就叫餐,完全忘记了时间!”他回忆说,1998年,已上大二的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计算机。
“企业买给我的,是帮他们做项目用的”,他说,当年主要是做一些简单的财务软件和办公平台软件,“很简单,做完后,就交给对方,挣的钱足够生活开销了。”
慢慢的,陈米力和几个同学的“计算机天才”名气,也在福州软件公司的圈子里传开了,很多公司邀请他们到公司兼职。“找我们的公司越来越多了,螺旋板换热器有时候一周一个项目,我们通宵达旦地做。”他回忆说,这段经历,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很多东西课堂上学不到,只有自己动手才有体会。
这期间,福大自动化的创始人、爱才如命的原福大老师陈新楚,注意到这批有天分的学生,就让他们以实习的方式,参与到公司的研发团队。
这些学生看到公司良好的学习研发氛围,没作多想,就加盟到陈新楚的团队里。“董事长成了我的老师,他的科研技术和管理水平之高,让人惊讶。”陈米力回忆说,这次实习,他和一群年轻人,就融入到了陈新楚的团队里,开始了追梦之旅。
|
|
|
|
相关博客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