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光传输路径分类
按照光传输路径的不同类型,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及单模光纤。
1. 多模光纤

相对于单模光纤来说,多模光纤允许在同一个纤芯里面同时传送多种模式(路径)的光。根据入射角度的不同,各种模式的光在光纤中实际经过的距离可能不同。入射角的问题会使得不同模式的光到达目的地(线缆接收端)的时间略有差异—这种现象称为模式色散。
由于从光纤中心通过的光线相比在光纤内不断反射传递的光线,所经过的路线更短,所有光线无法同时到达光纤末端。光纤接收端的接收器会收到一个很长很模糊的脉冲。为此,多模光纤采用一种特殊的玻璃,称为渐变折射率玻璃,其朝纤芯外缘方向的折射率更小。这种玻璃使得光在通过纤芯中心时速度放慢,通过纤芯中心以外的区域时速度加快,这就保证了所有模式的光能几乎同时到达终点。这样,光纤接收端的接收器会收到一个强闪的光。
多模光纤的纤芯较粗(50或62.5μm),可传多种模式的光。但其模间色散较大,这就限制了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而且随距离的增加会更加严重。例如:600MB*KM的光纤在2KM时则只有300MB的带宽了。因此,多模光纤传输的距离就比较近,一般只有几公里。
2.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只允许在同一个纤芯里面同时传送单一模式(路径)的光。由于单模光纤纤芯直径只有8-10μm,几乎没有空间供光线进行来回反射。而且,单模光纤还是用非常汇聚的红外激光作为光源。激光光源所产生的光线以90度进入纤芯。因此,单模光纤中,承载数据的光线脉冲基本上是沿直线在纤芯中传输。这样大大提高了数据传送的速度和距离。
单模光纤中心玻璃芯很细(芯径一般为 9 或 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因此,其摸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但还存在着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后来又发现在1.31μm波长处,单模光纤的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一为正、一为负,大小也正好相等。这就是说在1.31μm波长处,单模光纤的总色散为零。从光纤的损耗特性来看,1.31μm处正好是光纤的个低损耗窗口。这样,1.31μm波长区就成了光纤通信的一个很理想的工作窗口,也是现在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工作波段。1.31μm常规单模光纤的主要参数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在G652建议中确定的,因此这种光纤又称G652光纤。
光纤根据材质不同分类
光纤根据材质不同分类,又分为 POF(塑料)光纤, PCF 光纤 ,玻璃光纤等。POF
(塑料)光纤, PCF 光纤对于工艺要求较低,现场施工难度小。玻璃光纤特别是单模玻璃 光纤对于工艺要求非常高,现场施工难度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