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述一个流传甚广的英国大学校园故事。
一位博士生高兴地拿着辛苦完成的论文去见指导老师,希望得到教授的指点。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留下吃饭、还喝了酒,就是不提论文的事,饭后还让他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学生实在憋不住,只好开门见山谈起论文。老师却让他再听一会儿音乐,然后不顾弟子坐立不安的神态,问:“你听出这首乐曲里有多少种器乐合奏?”学生茫然地回答:“四、五种吧。”教授正言厉色地说:“15种!正如你的论文一样,应该有15种论点和论据,而你却只提出四、五种,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沮丧地拿回论文,自己开始埋头搜集整理思考一段漫长的过程。
英国的指导老师告诉你论点论据不够,却绝不告诉你该如何去构思,甚至连查哪些资料都不提示,全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这种一切靠学生自己钻研的学风,让剑桥等英国名校的学术训练比较扎实。因而能拿到名校文凭的学子很少有花拳绣腿的草包。考试作弊、走后门是一种卑鄙的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