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lc |
|
|
PLC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传统的硬件逻辑控制系统“继电器控制”进行"硬件软化"的结果。但在运行方式上,PLC的软件逻辑也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硬件逻辑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硬件逻辑采用的是并行运行的方式,即如果一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者放电,该继电器的所有触点(不论是常开还是常闭、也不论其处于继电器线路的哪个位置上)都会立即同时动作;而PLC的软件逻辑是通过CPU逐行扫描执行用户程序来实现的,即如果一个逻辑线圈被接通或断开,该线圈的所有触点并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该触点时才会动作。
为了消除两者之间由于运行方式不同而造成的这种差异,PLC在程序运行方式、输入输出操作、特殊功能模板等方面作了特别的考虑。
1、循环扫描:
PLC采用了一种不同于普通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循环扫描方式。因为继电器控制中各类触点的动作时间一般超过100ms,因此只要PLC运行整个用户程序的时间“扫描周期”小于100ms,其运行结果与继电器控制就没有什么差别。
2、建立I/O映像区:
PLC在输入输出操作上采用定时采样、定时输出的方式。即在一个扫描周期的固定时刻(一般在扫描周期的开始或结束)采样所有的输入点,采样结果存入RAM中一个区域(输入映像区)。这样在执行程序时,所需的现场讯息全部从输入映像区中取用,不直接从现场取样。同样控制讯息输出也不是采取生成一个就输出一个的方法,而是先将它们存放在RAM中的一个区域(输出映像区),扫描周期结束时再将输出映像区中控制讯息集中输出。通过建立I/O映像区,使PLC成为一个真正的数字采样控制系统;虽然PLC不可能像继电器控制那样随时根据现场输入实时控制现场输出状态,但只要采样周期足够短,即采样频率足够高,这样的采样系统应该完全符合实际系统的需要。
3、特殊功能模板:
由于PLC在扫描周期方面限制了用户程序的长度,这对于一般的数字量控制应该不成问题。但实际的生产过程对PLC提出了更多得要求:仿真量处理、死循环控制、网络通讯、高速I/O等。对于模拟量输入输出以及简单的控制,一般是利用PLC的主CPU和一定的硬件支持,通过相应的软件来实现;其它情况由于牵涉到比较的计算量和CPU运算时间,以及PLC扫描周期的限制,一般采用自带CPU的专用模板,由模板系统软件完成相应的控制任务。这样,这些模板与PLC主CPU并行工作,两者之间通过总线接口进行联系,主CPU定期向模板发送命令,模板也定期将自身的状态讯息发送给主CPU。
综合以上所述,在完成系统自身初始化以后,PLC系统执行用户程序的循环扫描方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输入扫描、程序扫描、输出扫描。而计算量比较大或者响应实时性比较高的应用则由自带CPU的专用模板和专用软件来实现。
|
|
|
|
相关博客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