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触电急救方法与电气消防 |
|
|
两毫安以下的电流通过人体,仅产生麻感,对机体影响不大。8-12毫安电流通过人体,肌肉自动收缩,身体常可自动脱离电源,除感到“一击”外,对身体损害不大。但超过20毫安即可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灼伤,皮下组织也可因此碳化。25毫安以上的电流即可引起心室起纤颤、导致循环停顿而死亡。
所以,触电急救应分秒必争,一经明确心跳、呼吸停止的,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的表现,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只有医生有权做出伤员死亡的诊断。与医务人员接替时,应提醒医务人员在触电者转移到医院的过程中不得间断抢救。
1. 解脱电源
人在触电后可能由于失去知觉或超过人的摆脱电流而不能自己脱离电源, 此时抢救人员不要惊慌, 要 在保护自己不被触电的情况下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 如果接触电器触电, 应立即断开近处的电源,可就近拔掉插头,断开开关或打开保险盒。
(2)如果碰到破损的电线而触电,附近又找不到开关,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手杖等绝缘工具把电线挑开,挑开的电线要放置好,不要使人再触到。

触电应第一时间解脱电源
(3)如一时不能实行上述方法,触电者又趴在电器上,可隔着干燥的衣物将触电者拉开。
(4)在脱离电源过程中,如触电者在高处,要防止脱离电源后跌伤而造成二次受伤。
(5)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抢救者要防止自身触电。
2. 脱离电源后的判断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 应迅速判断其症状, 根据其 受电流伤害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急救方法。
(1)判断触电者有无知觉。
(2)判断呼吸是否停止,注意使用人工呼吸抢救。
(3)判断脉搏是否搏动,注意使用胸外挤压。
(4)判断瞳孔是否放大。
3. 触电的急救方法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人的生命的维持,主要靠心脏跳动而产生血循环, 通过呼吸而形成氧气与废 气的交换。如果触电人伤害较严重,失去知觉,停止呼吸, 但心脏微有跳动, 就应采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法。具体做法是:
口诀:张口捏鼻手抬颌,深吸缓吹口对紧; 张口困难吹鼻孔,5秒一次坚持吹。
①迅速解开触电人的衣服、裤带, 松开上身的衣 服、护胸罩和围巾等,使其胸部能自由扩张,不妨碍呼吸。
②使触电人仰卧,不垫枕头, 头先侧向一边清除 其口腔内的血块、假牙及其他异物等。
③ 救护人员位于触电人头部的左边或右边, 用一 只手捏紧其鼻孔, 不使漏气, 另一只手将其下巴拉向 前下方,使其嘴巴张开,嘴上可盖上一层纱布,准备接受吹气。
④ 救护人员做深呼吸后, 紧贴触电人的嘴巴, 向 他大口吹气。同时观察触电人胸部隆起的程度, 一般应以胸部略有起伏为宜。
⑤ 救护人员吹气至需换气时, 应立即离开触电人 的嘴巴,并放松触电人的鼻子,让其自由排气。这时应注意观察触电人胸部的复原情况, 倾听口鼻处有无 呼吸声,从而检查呼吸是否阻塞,如图1.4-1所示。

(2) 人工胸外挤压心脏法。 若触电人伤害得相当 严重,心脏和呼吸都已停止,人完全失去知觉,则需同时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挤压两种方法。如果现场仅有一个人抢救, 可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 先胸外挤压心脏4~6次, 然后口对口呼吸2~3次, 再挤 压心脏, 反复循环进行操作。

人工胸外挤压心脏的具 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解开触电人的衣裤,清除口腔内异物, 使其胸部 能自由扩张。
②使触电人仰卧,姿势与口对口吹气法相同, 但背 部着地处的地面必须牢固。
③ 救护人员位于触电人一边, 最好是跨跪在触电人 的腰部, 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心窝稍高一点的地方(掌 根放在胸骨的下三分之一部位), 中指指尖对准锁骨间 凹陷处边缘,如图1.4-2(a)、(b)所示,另一只手压在那只手上,呈两手交叠状(对儿童可用一只手)。
④ 救护人员找到触电人的正确压点, 自上而下, 垂直均衡地用力挤压, 如图1.4-2(c)、(d)所示, 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注意用力适当。
⑤挤压后,掌根迅速放松(但手掌不要离开胸部),使触电人胸部自动复原,心脏扩张,血液又回到心脏。
口诀:掌根下压不冲击,突然放松手不离; 手腕略弯压一寸,一秒一次较适宜。
4、电气消防
(1)发现电子装置、电气设备、电缆等冒烟起火,要尽快切断电源。
(2)使用砂土、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等不导电灭火介质,忌用泡沫和水进行灭火。
(3)灭火时不可将身体或灭火工具触及导线和电气设备。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电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危害,掌握用电安全常识,熟悉用电安全技术,学会安全 用电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掌握更多的触电急救方法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很必要的。
本文地址:http://www.dq-fx.com/newsdetail-2-1408.aspx |
|
|
|
相关博客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