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名:

密码:

个人注册

企业注册

商务申请

商务管理平台

企业管理平台

个人管理平台

我的工控博客

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控论坛 | 经验视点 | 工控商务 | 电气手册 | 工控博客 | 招聘求职 | 网上调查 | 企业中心 | 供求信息 | 资料中心 | 工控书店

所在位置:工控书籍 -- 工业网络推荐书籍

中国工控网搜索:

 工控书店单位管理

单位名称:

单位密码:

申请加盟工控书店

 自动化产品信息

更多..

 ○ 共有60本工业网络专业推荐书籍  共8页 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内容分发网络》    <推荐>

(0)

查阅付款方式

定价:¥98.00元

订购电话:010-88379766

发行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分发网络

    本书介绍了目前内容分发网络(CDN)最新的概念、原理、特点、应用、平台、设计思路、建模、仿真、工程方法以及最近的技术发展,可以帮助读者了解CDN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及各种模型。
    全书共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是CDN基础,分为6章,主要介绍CDN的基本思想、技术和现状。第2部分是CDN建模和性能,分为4章。第3部分是高级CDN平台和应用,分为6章。
    本书内容详尽、章节顺序安排合理,既包括学术界及业界的研究成果,也不乏实际案例,可以作为系统工程师、相关从业人员、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生的参考书籍。

作    者:(澳)Rajkumar Buyya 等编著 宋伟 等译

书    号:978-7-111-40052-3

出版日期:2014/10/8

《全面详解LTE:MATLAB建模、仿真与实现》    <推荐>

(0)

查阅付款方式

定价:¥88.00元

订购电话:010-88379766

发行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全面详解LTE:MATLAB建模、仿真与实现

    本书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论概览、简明扼要地讨论LTE标准规范和用于仿真LTE标准所需的MATLAB算法这三个部分审视了LTE标准的物理层,并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展现了每一种LTE的核心技术,通过一步步综合这些核心技术,最终建立LTE物理层的系统模型并评价系统性能。通过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读者将会在仿真中深入理解LTE的技术构思和标准规范。本书适合通信、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研究者和教授阅读、也可供通信系统的工程师、设计师和配置人员参考。

作    者:(美)Houman Zarrinkoub 著 武翼 译

书    号:978-7-111-48919-1

出版日期:2015/4/13

《6LoWPAN:无线嵌入式物联网》    <推荐>

(0)

查阅付款方式

定价:¥59.80元

订购电话:010-88379766

发行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6LoWPAN:无线嵌入式物联网

    物联网被认为是下一个巨大的机遇,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现在支持IP的嵌入式设备的数量也正在迅速增加,而6LoWPAN(面向低功耗无线局域网的IPv6)正是其中非常关键的技术。
    本书详细和完整地介绍了6LoWPAN协议标准本身、应用、相关标准以及网络部署和协议实现上的各种设计。 使读者能全面地领略到基于IPv6的、低功耗的和将来基于移动无线网络的设计、配置和运行。
    本书适合物联网行业的研发人员、网络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院校计算机、电子工程和信息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阅读,帮助其对6LoWPAN协议标准的了解,同时有利于推动物联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作    者:(芬)Zach Shelby 等著 韩松 等译

书    号:978-7-111-48429-5

出版日期:2015/2/10

《物联网工程概论》    <推荐>

(0)

查阅付款方式

定价:¥39.80元

订购电话:010-88379766

发行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物联网工程概论

    本书是一本讲述物联网工程相关技术与方法的教材。全书较为全面地讲述了物联网基本知识、技术体系以及相关理论,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EPC和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M2M技术等进行了详细分章讲解,同时对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云计算、智能技术、安全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讨论。本书图文并茂,在写作构思和结构编排上力争为读者提供全面、系统地讲述,使读者不仅对物联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还能进一步地理解掌握,以达到本书的编写目标。
    本书可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供需要掌握物联网基础知识的高年级本科生学习和研究生选读,还可作为希望了解物联网知识的企业管理者、科研人员、高等院校教师等读者朋友的参考用书。
   
    序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定义1
    12发展概况2
    13框架结构5
    14标准体系7
    15关键技术和难点9
    16应用领域10
    本章小结14
    习题与思考题14
    参考文献14
    第2章EPC和RFID技术16
    21EPC编码16
    211EPC编码协议16
    212EPC系统结构18
    213条形码技术19
    214条形码、RFID和EPC的区别20
    22RFID系统21
    221应答器原理21
    222阅读器部分23
    223RFID天线部分31
    224RFID中间件42
    本章小结44
    习题与思考题44
    参考文献44
    第3章传感器技术46
    31传感器基础知识46
    311传感器的概念46
    312传感器的作用47
    313传感器的组成47
    314传感器的分类48
    315传感器的基本特性49
    32几种常用传感器介绍50
    321温度传感器51
    322湿度传感器52
    323超声波传感器57
    324气敏传感器58
    33智能传感器61
    331智能传感器的基本概念61
    332智能传感器的组成61
    333智能传感器的功能与特点62
    334基于IEEE1451的网络化智能
    传感器63
    335智能传感器标准体系66
    336智能传感器的应用67
    337智能传感器发展趋势68
    34MEMS技术68
    341MEMS概述68
    342MEMS特点69
    343MEMS应用69
    344常用的MEMS传感器70
    35传感器接口技术74
    351传感器接口特点74
    352常用传感器接口电路74
    353传感器与微机接口的一般结构76
    354接口电路应用实例77
    本章小结78
    习题与思考题78
    参考文献79
    第4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80
    4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81
    411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81
    412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85
    413传感器网络的发展87
    4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88
    421自组网技术88
    422节点定位技术89
    423时间同步技术96
    424安全技术100
    4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104
    43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104
    43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106
    4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108
    441IEEE 802154标准108
    442ZigBee协议规范112
    45多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融合117
    451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117
    452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分类
    模型119
    本章小结121
    习题与思考题121
    参考文献122
    第5章M2M技术123
    51概述123
    511M2M起源及现状123
    512M2M标准化工作125
    52M2M的体系结构、协议、内容127
    521M2M系统架构127
    522M2M关键技术128
    523M2M应用模式129
    524WMMP介绍130
    53M2M模块132
    531几种M2M模块介绍132
    532华为的M2M模块——MC323133
    54M2M应用138
    541医疗保-健139
    542电力系统143
    543智能家居144
    55M2M的前景和挑战146
    551M2M市场的前景预测146
    552当前M2M应用模式所存在的
    问题147
    本章小结151
    习题与思考题151
    参考文献151
    第6章云计算技术153
    61云计算简介153
    611云计算的起源153
    612云计算的基本概念155
    613云计算的特点156
    614云计算与相关技术的关系157
    62云计算与物联网159
    63云计算实现技术160
    631云计算工作原理160
    632云计算体系结构161
    633云计算服务层次162
    634云计算关键技术163
    635云计算的派生技术167
    本章小结169
    习题与思考题169
    参考文献169
    第7章智能处理技术171
    71开放复杂智能系统171
    72知识的获取、表达与推理172
    721知识概述172
    722信息与知识获取174
    723知识表示177
    724知识推理177
    725知识与智能涌现179
    73数据库技术180
    731数据库概述180
    732数据模型182
    733分布式数据库185
    734移动数据库187
    735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知识
    发现187
    736常见数据库产品190
    74分布智能195
    741分布智能概述195
    742智能Agent196
    743多智能Agent197
    744移动Agent202
    本章小结206
    习题与思考题206
    参考文献206
    第8章物联网安全技术208
    81物联网安全性概述208
    811物联网的安全技术分析208
    812RFID标签安全性概述210
    82物联网身份识别技术210
    821电子ID身份识别技术211
    822个人特征的身份证明211
    83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识别技术213
    84物联网密钥管理技术213
    841对称密钥的管理214
    842非对称密钥的管理215
    85物联网密钥管理系统215
    851密钥的分配216
    852物联网密钥分配方法217
    853密钥注入217
    854密钥存储217
    855密钥更换和密钥吊销218
    86物联网密钥产生技术218
    861密钥产生的硬件技术218
    862密钥产生的软件技术219
    87密钥的分散管理与托管219
    88物联网中的消息鉴别和数字签名222
    881消息一致性223
    882数字签名223
    883数字签名的应用例子225
    89信息隐藏概述227
    810信息隐藏基本原理228
    811数字水印229
    812物联网IP安全230
    813密钥交换(IKE)协议233
    本章小结234
    习题与思考题235
    参考文献235
    第9章物联网的理论基础237
    91物联网下的控制理论基础238
    911经典控制理论238
    912现代控制理论238
    913几种常见的控制方式239
    914基于网络的控制理论基础243
    92信息论基础246
    921信息论分类及发展246
    922信息论基础247
    923物联网语境下的信息论——感知
    信息论250
    93网络科学基础250
    931研究网络科学的三个阶段250
    932研究网络科学的工具和方法251
    933无尺度网络和BarabasiAlbert
    模型252
    94CPS理论基础254
    941CPS—物联网的技术内涵254
    942CPS的体系结构254
    943CPS发展的科学技术瓶颈分析256
    95物联网关键的科学问题258
    96物联网建模探究259
    本章小结260
    习题与思考题260
    参考文献261
    缩略语262

作    者:王志良 王粉花 主编

书    号:978-7-111-33805-5

出版日期:2011/5/16

《认知视角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推荐>

(0)

查阅付款方式

定价:¥59.80元

订购电话:010-88379766

发行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认知视角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本书主要从认知角度对无线传感器进行分析,紧紧围绕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认知功能实现中的问题,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知识、各种协议的性能比较和无线传感器认知功能硬件实现的最新成果。全书共分为7章,涉及认知无线电网络和动态频谱接入、自适应调制、自适应功率分配、自适应媒介访问、无线多跳路由跨层设计、认知分集路由协议、基于加权认知图的认知功能,以及基于GPS/INS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结构等内容。本书材料权威丰富,体系结构完整,内容新颖翔实,知识系统全面,图表丰富,行文通俗易懂,兼备知识性、系统性、可读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可作为移动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应用开发人员、技术经理和电信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或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

作    者:(美)Mohamed Ibnkahla 编著 郎为民 等译

书    号:978-7-111-47637-5

出版日期:2014/11/3

《基于视觉的自主机器人导航》    <推荐>

(0)

查阅付款方式

定价:¥59.90元

订购电话:010-88379766

发行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基于视觉的自主机器人导航

    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是机器人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本书首先介绍了基于机器视觉感知机制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导航的理论与研究,重点介绍了基于地图、地图构建以及无地图环境下的基于视觉传感器的机器人导航算法,并给出了实际应用中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先进导航算法的实现。本书详细阐述了实际应用中基于视觉的自主导航算法以及SLAM问题,提出了利用视觉感知如何实现子目标驱动的导航概念,提出了利用模糊逻辑进行基于视觉的机器人路径跟踪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基于微型控制器的传感器系统研制实验室环境下的低成本机器人。
    本书可作为从事机器人研究,尤其是移动机器人方面的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教师的参考用书。

作    者:(印度)Amitava Chatterjee 等编著 连晓峰 等译

书    号:978-7-111-45674-2

出版日期:2014/3/31

《大数据爆炸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    <推荐>

(0)

查阅付款方式

定价:¥49.80元

订购电话:010-88379766

发行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大数据爆炸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

    《大数据爆炸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紧紧围绕大数据爆炸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问题展开研究,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移动数据系统、基于TCP/IP的数据网络和移动应用开发等领域的相关内容。《大数据爆炸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共分为3个部分14章,第1部分为介绍与综述,主要对移动数据支撑技术、移动数据系统、宽带优化技术和降低成本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综述;第2部分为移动网络运营商技术,主要对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宽优化技术和成本降低技术、回程和核心网络中的带宽优化技术和成本降低技术、面向消费者的数据商业化服务、面向企业的数据商业化服务和面向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商业化服务等进行了分析;第3部分为企业及应用开发技术,涉及移动应用电源效率、移动应用带宽效率及企业移动数据问题等内容。《大数据爆炸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内容丰富,体系结构完整,内容新颖翔实,知识系统全面,行文通俗易懂,兼备知识性、系统性、可读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大数据爆炸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可作为移动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应用开发人员、网络架构人员和电信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或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本书结构
    第1部分介绍与综述
    第1章支持移动数据技术
    11概述
    12计算机通信网络
    13IP网络
    14蜂窝网络
    15移动应用
    第2章移动数据系统
    21概述
    22移动数据系统
    23移动数据增长
    24瓶颈在哪里
    25移动数据增长对移动系统的影响
    第3章宽带优化技术综述
    31概述
    32网络模型
    33对象缓存
    34对象压缩
    35数据包压缩
    36流共享
    37内容转换
    38实时传输
    39速率控制
    310差异化服务
    第4章降低成本技术综述
    41概述
    42基础设施共享
    43虚拟化
    44整合
    45信息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第2部分移动网络运营商技术
    第5章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宽优化和成本降低
    51概述
    52升级无线接入网络
    521技术更新
    522高密度无线接入网络
    523多跳蜂窝网络
    524箱内网络
    53补充额外带宽
    531家庭基站
    532WiFi卸载
    54带宽管理
    541速率控制
    542差异化服务
    55非技术性方法
    第6章回程和核心网络中的带宽优化和成本降低
    61回程网络和核心网络综述
    611回程网络技术探究
    612回程网络带宽受到限制的原因
    62技术更新
    63流量卸载
    64压缩
    65转换
    66缓存
    67核心网络整合
    68网络功能虚拟化
    69配套基础设施的成本降低
    第7章面向消费者的数据商业化服务
    71移动网络运营商面向消费者服务的差异
    72单点登录服务
    73隐私服务
    74内容定制服务
    75基于位置的服务
    76手机交易
    77其他服务
    第8章面向企业的数据商业化服务
    81移动网络运营商面向企业服务模型
    82移动网络运营商面向企业服务的差异
    83缓存与内容分发服务
    84面向移动的内容转换
    85雾计算
    86基于位置的服务
    87安全管理服务
    第9章面向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商业化服务
    91面向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差异化服务
    92缓存与内容分发
    93雾计算
    94信息聚合
    95信息补充
    96基于历史信息的方案
    第3部分企业及应用开发技术
    第10章移动应用概述
    101移动应用解析
    102移动应用类型
    103多平台开发
    104操作系统版本管理
    105资源受限
    106一般应用开发注意事项
    第11章移动应用电源效率
    111电量消耗模型
    112工作循环
    113功耗模式管理
    114通信与计算群聚
    115高效的资源利用
    116应用软件电源效率最佳做法
    1161最佳做法1:设备应用与内容最小化
    1162最佳做法2:服务器端能力使用最大化
    1163最佳做法3:批量处理网络请求
    1164最佳做法4:应用行为自适应
    1165最佳做法5:最小化屏幕亮度设计
    1166最佳做法6:当前设备上下文感知
    第12章移动应用带宽效率
    121预加载
    122通信群聚
    123上下文感知通信
    124离线操作
    125缓存
    126压缩
    127通信控制的影响
    128改善带宽效率的最佳做法
    1281最佳做法1:提供对网络带宽使用的用户控制
    1282最佳做法2:外部资源最小化
    1283最佳做法3:提高请求效率
    1284最佳做法4:合并数据对象
    1285最佳做法5:避免低效的重定向
    1286最佳做法6:交换数据的压缩与最小化
    1287最佳做法7:善于使用Cookies
    1288最佳做法8:使用智能缓存
    1289最佳做法9:上下文感知通信
    第13章企业移动数据问题
    131与移动有关的企业问题
    132安全问题
    1321设施安全
    1322数据安全
    133后向兼容性
    134设施问题
    第14章相关主题
    141M2M通信
    142物联网
    143参与式感知
    144业务的移动性变革
    145软件定义网络
    146移动至上理念
    147网络分析
    148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作    者:迪内希•钱德拉•维玛 (Dinesh Chandra Verma)

书    号:9787111523499

出版日期:2016/1/1

《无线神经接口的超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    <推荐>

(0)

查阅付款方式

定价:¥¥59.80元

订购电话:010-88379766

发行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无线神经接口的超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

    本书针对目前的无线神经接口,提出了为实现神经信号记录、处理以及无线通信的超低功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从基本原理到硬件及芯片的选择,以及电路的分类和原理图,并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介绍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将相关的设计理念应用于实际的神经记录系统进行设计,对所有的必要组件如尖峰脉冲的检测、分类和聚类分析等进行说明。实验证明,相关的设计技术能够很好地降低功耗,同时实现低噪声开环放大器、闭环放大器及斩波稳定放大器的设计,并分别介绍其应用。本书基本内容清晰明了,将电路设计应用于实际工程,突出了实用性。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硬件设计和相关理论研究的人员阅读,并可作为相关工科及生物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作    者:(美)Jeremy Holleman 等著 史晓霞 等译

书    号:978-7-111-41214-4

出版日期:2013/3/25

 共8页  第3页   首页 末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项目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意见反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3-2025 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657号

管理员信箱:chinakong98@163.com  服务热线:13525974529

洛阳博德工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