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个已经运行的系统用315-2DP加10多个子站组成的PROFIBUS DP网络,原来只有两台上位机监控,就直接走DP口用CP5611连接,现在要在比较远的地方加3台监控上位机,我考虑上位机干脆都走以太网,在S7300上加块CP343-1实现。现在有几个问题请教下:
 1、是否每台上位机都占用CP和S7300的一个连接数?
 
 2、上位机是访问的CP343-1的数据存储区还是直接访问S7300的数据存储区?
 
 3、如果CP343-1是用来同步S7300的数据,所有上位机访问的CP343-1的数据区,应该能减轻S7300的通讯负担,否则的话S7300CPU通讯负担岂不是没有减轻?
 
 4、我的这种应用该将CP343-1组态为为PROFINET IO设备还是为PROFINET IO控制器?
 
 5、如果所有上位机通讯的数据量较大,是不是加个OPC服务器走C/S模式好些?
 
 没用过CP343-1,看了些文档关键是没把CP343-1与S7300及上位机的数据交换原理搞明白,请用过的帮忙解释下。谢谢。
 
 1、每台上位机都占用CP一个连接数
 
 2、直接访问S7300的数据存储区
 
 3、并不是访问CP343-1的数据区,但CP可以减轻S7300的通讯负担,CP可以独立完成通讯过程中信号的发送/接收工作。
 
 4、这种应用不一定要用PROFINET技术。
 
 5、以OPC服务走C/S,或者直接用WinCC组态C/S,连接数减少了,都是很好的方法,但建立服务器的计算机成了系统关键节点,存在一定风险,一旦服务器故障,其它工作站就无法得到数据了。
 
 3、并不是访问CP343-1的数据区,但CP可以减轻S7300的通讯负担,CP可以独立完成通讯过程中信号的发送/接收工作。
 
 其实我主要是对这点心存疑惑,如果上位机数量比较多,每台机器的数据通讯数据量比较大,CPU通讯负担还是很大。我有个系统用的杰控的组态软件,系统中有9台上位机,上位机通讯延时达到5S。采取C/S模式存在风险性,怎么解决最好呢?
 
 S7315的S7通讯资源有16个,去掉保留给PG的一个,最多可以连接15台上位机,也就是说S7315的最大设计能力是可以通过S7 OP协议连接15台上位机,既然CPU有这个能力(能承受这样的通讯负荷),那你现在连9台上位机有什么问题呢?
 
 另通过PC STATION建立和CP343的双向连接,利用CP343的多路连接复用的功能,再通过WINCC 命名通讯建立与PLC的连接,这样上位机中9个与CP的连接只需要占用一个CPU资源,这样我觉得CPU的通讯负荷就小多了。 当然一个CPU资源与CP中的9个连接进行通讯,对于CPU来说连接资源保留了(负荷减小了),但CPU与CP之间通讯速率就降下来了。但CPU与CP之间的通讯是通过背板总线进行的,速度很快,相对来说也不是问题。
 
 连接数够CPU通讯能力就不成问题的说法我不敢苟同,和每台机器通讯数据量的大小是有关的,数据量大,不能保证每台机器每次的通讯数据都完全成功,这是实际上经常发生的;CP343的多路连接复用的功能我的理解不一样,对于CP的静态链接,每个OP还是占CPU的一个资源,动态的才能复用吧,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错误 ?
 
 呵呵,对于S7-TCP/IP以太网通讯,首先与上位机的通讯是通过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包括TCP层需要实现的功能)的,这部分通讯速率的快慢和网络结构、交换机、网线的质量都有关系,当然和以太网卡的连接数也有关系,但我相信既然CP343也有处理16个连接资源的能力,对于处理9个连接应该没有问题。当然你的连接数多,CP在某一时该只能处理一个通讯连接,别的连接只能等待,这肯定会有一定的延时。但只要的CP处理能力很强,网络硬件性能又很好,对于处理9个连接就没有问题。就好比个人电脑,对于多个大程序同时执行,经常会说计算机运行速度慢,其实并不是CPU性能的问题,而往往是硬盘太慢了,或者内存太小了,这时外设成了整个系统运行时的瓶颈。
 
 对于PLC的CPU只是负责与CP之间进行数据交换,CPU与CP之间的交换是通过背板总线进行的,速度就更没有问题了。
 
 对于连接多路复用,并不是动态链接才能复用,静态连接也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