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松深蓝科技分享:品牌活动网络营销之困惑 |
|
|
我们知道,企业要想把品牌推广出去,那活动网络营销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活动营销的价值有哪些呢?它又将遇到怎样的困惑呢?那么下文将与你分享活动市场的问题与困惑:
如今在中国活动已是遍地开花,但活动营销却依然处在原始的“自娱自乐”阶段,很多活动是各种草台班子打着各种旗号在忽悠,缺乏完整的创意流程,缺乏对活动的细节把控,结果耗时耗力、劳民伤财。长期以来,国内真正有影响、有价值的品牌活动少之又少。
中国活动市场规模很大,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大概在人民币2000亿~3000亿之间。中国仅节庆活动就多达2万个左右。可以说,活动营销是未来的趋势,但是目前的情况确实很乱。
首先是活动市场不够规范,不够市场化。比如政治活动是不能碰的,体育活动市场化程度又不高,目前国内活动主要就是几大类,一类是商业活动,一类是娱乐活动,还有城市节庆活动。
其次,活动市场准入门槛低,谁都可以进入,一个人注册个10万元的公司,有关系就可以做。国内活动市场鱼龙混杂,其实没有真正的大活动公司。现在的活动运营者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三五个人的草台班子组建的小公司,二是广告公司演变而成的依靠广告客户资源承接活动的公司,三是媒体的活动运营部门,四是自办(企业策划部门或政府大型节会办)。这些活动运营者要么是某个机构的下属部门,没有专业的活动操作团队,并且不是以活动运营作为主营业务,要么就是半路出家,对活动行业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半吊子。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这样的活动运营者无非就是靠关系或者一些根本无法保障效果甚至没有可操作性的所谓活动创意忽悠到活动的运营权,他们的目标停留在操办活动的那些经费,而丝毫没有考虑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执行把活动做成企业、媒体、消费者之间互动的交流媒介。其实国内的活动大同小异,涉及创意的部分很少,要么搞个论坛,要么搞个晚会,要么是产品发布会,比到最后就是比谁的关系硬,拉单子比关系。
正因为缺少专业的从业者以及创意,活动一般沦为自娱自乐似的凑热闹。搞个晚会,请来明星,请来领导,安保的警戒线一拉,群众进不去现场。隔离群众是开展活动最大的问题之一,国外成功的活动都是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要想摆脱自娱自乐,就必须开放性地做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并与他们互动。
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国内活动市场缺少产业化的思维。以往,各地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承接了一部分活动来做,但是一个活动涉及的必要环节包括媒体、节目内容、舞美、宣传、技术、服装、道具、接待等等,还有上下游产品开发,以及衣食住行游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果只是完成活动现场环节,活动必然无法成功,更谈不上影响力。在国外考察文化产业项目、活动公司时我发现,迪士尼、NBA、尼斯狂欢节、伦敦奥组委等国外活动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活动产业链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
国内对活动的看法还停留在活动就是一个时间段内的一场聚会,不存在产业开发问题,这种短视的行为导致把活动看成了晚会。在国外,戛纳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是围绕“电影节”展开的,NBA更是将现场门票、电视转播、球场营收、运动鞋服、明星资料等方方面面都囊括进来,而且还有更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在对活动进行前期规划时没有考虑到应该围绕活动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活动周边的环境没有很好地为活动解决衣食住行游购等问题,而活动的衣食住行游购能够带来的经济收益就这样被忽视了。
在我看来,活动属于两个层面,一个是活动营销层面,一个是产业层面,要开发活动产品。先做基地和产品,然后围绕产品和基地做活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迪斯尼公司就是这样做的。而我们现在倒过来做。
活动从策划到执行到营销落地的过程很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很辛苦,我们现在也做得少了,主要是太累,其实很多因素已经不是智力层面的,一个活动的导演和策划人员到最后往往是拼协调、拼毅力、拼体力。
活动真正做起来是个很好的媒体平台,它的整合能力很强,可以把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都整合起来。媒体最缺的就是内容,活动网络营销其实是可以制造事件和内容的,可以制造话题。
但是现在大多数活动公司都是靠接单的模式做活动,将来肯定会死掉。今年接到单明年未必能接到,不可预测,这不符合一个公司的运转规律,没有可持续性。同时,做活动的利润也越来越小。目前,包括企业做活动,都没有借助活动建立产业、降低成本和搭建平台。举个例子,一个好的活动,完全可以由几家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联合起来做,现在很少看到这种情况,大家都是为了现场风光各自独家做活动。奥运会就不一样,它做大了,很多企业都参与进来。一味停留在现场的话,首先是没有太多的智力投入,其次是操作比较简单。这些问题导致中国活动营销做不大。
|
|
|
|
相关博客新闻: |
|
相关技术论文: |
|
|